《逃亡埃及--西方风景画早期历史的图像学探析》听后感

2016-10-13 17:42 阅读(?)评论(0)
昨天有机会听了党晟老师的讲座,讲座介绍贴个链接。
开始一口柔和的佟掌柜似得普通话让我很跳戏,总是动不动就思想跑毛听不进去了。这时候神游到了知乎还是大象公会讲的,现代人为什么只有听普通话才觉得权威和有知识性的那篇文章。讲座里还经常会夹杂几个拉丁语英语,不像我司的陕西话同事,讲英文都是陕西话的,老师的英文很正规。听了10分钟后终于进入状态,无奈又犯困,坐在第一排的我实在不好意思睡觉,斗争半天不小心睡了一分钟。为什么是一分钟,因为醒来发现只漏掉了一幅画。

老师学识渊博,风范儒雅,真感慨学者这俩字就是他量身定做的。听完课只觉得,画里处处看得到玄妙,这样才好去美术馆啊。课里讲了欧洲14-17世纪画作的演变过程,以《伪马太福音》里的一些有关耶稣逃亡埃及沿途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很多绘画作品。画作由初期的单纯的人物肖像演变到后来风景逐渐加大所占画面比例,再到最后纯粹的风景画的产生。有宗教,有历史,有画作欣赏解析,听来真是美妙又滋养。老师也介绍了一些我们平时难以见到的二三流画家的作品,要不是来听课,真是一辈子不可能看到。

最后对比了16世纪帕特尼尔和我国11世纪谁的画忘掉了,里面很相似的地方。我也抑制不住激动的问了个问题,是不是每种文化在发展中都会不约而同的经历某些过程,还是说,某些相似只是巧合?老师的回答说,并不一定,虽然欧亚有很多相似性,但是非洲并没有经历封建时代,欧亚文化的相似没准还是传教士互相带来的呢。

贯穿课程始终的,禁不住数次想到阿城的《艺术与催眠》,他说,艺术的最初产生就是由祭祀跳大神之类麻痹控制人的思想精神的活动演变来的,他的写作也一样的。仔细想想好像真是这么回事:宗教,美术,文学,音乐,本源不都是为了控制你的思想,让你产生幻觉般的美好吗。
  最后修改于 2016-10-13 17:46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